静脉“活体识别” 开拓安防市场新需求

  在“缤纷多彩”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指纹识别因其成本低、体积小、采集方便等特点,在目前的生物识别市场上独占鳌头。作为一种“活体识别”技术,静脉识别的生物特征载体——静脉血管位于表皮以下、手指内部,依靠流动的血液形成血管图像,即便是复制一根活体手指,血液一旦凝固之后图像也将面目全非。随着科技的进步,静脉识别优势逐渐凸显,市场应用范围也将逐步扩大。

  静脉识别“识假率”低至十万分之一

  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和面部识别早已为公众熟知。近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一种手指静脉特征识别认证系统,已取得7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识假率”低至十万分之一。有关安防专家认为,该系统是我国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对产品作最后的优化,不久即将投入实际运用。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依据人体可以采集、测量的生物学或行为学特征进行身份鉴别的技术,目前主要有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和面部识别3种主要方法。据介绍,作为第三代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静脉识别,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优于指纹识别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通过扫描人体内独有的静脉纹路进行辨识,利用人体血管在特殊光照下的成像特征信息,属真正的“活体检测”,与上述3种识别技术相比,不仅具有生物特征惟一、识别速度快、稳定可靠、安全清洁等优点,而且不可伪造、复制,也不会遗失,因而安全级别高。

  静脉识别市场应用新需求

  我们生活在一个密码无所不在的时代。无论是银行、企业或社区门禁系统,还是个人用卡以及电脑登陆方式,密码无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安全保护方式。但这同时也是一个窥探、破解、盗用等问题泛滥的时代。

  即便越来越复杂的密码让人感觉安全,一个人面对太多密码,也会出现记忆混乱、遗忘等问题。由此催生更具安全、保密和方便性的生物识别技术如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等的出现。其中,指纹识别应用虽然风头正健,但却同样容易被仿冒和被盗;有的个体因为指纹特征很少,或者在特殊的条件下,如手指潮湿、破损等,无法识别;多人共用指纹识别器,还会带来细菌传播等卫生隐患。因此,人们希望一种保密性更好,可靠性更高,更便捷的安全保密方式——手掌静脉识别技术应运而生,被业界称为全球顶尖的生物识别技术。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手掌静脉识别技术潜力无限

  现代社会,对于很多企业和个人来说,财富不再是实体,而是保存在个人PC或是企业系统上的信息。重要信息的丢失往往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网络社会,信息被非法盗用往往从密码被破解开始。富士通推出的掌静脉识别技术,使用者手掌放置在感应器上方,近红外线就可以通过窗口照射到人的手掌静脉。由于静脉中血流状态因人而异,因此,只有当从近红外线摄像画面中得到的静脉类型与预先登录的静脉类型完全吻合的用户才能得到确认,否则便不能进入信息系统。这不仅使安全保密程度大大提高,而且让使用者的登录更加便捷。

  除了金融和信息网络安全领域,手掌静脉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注重个人信息管理的领域。2006年苏格兰的一所小学采用了这项技术来管理学生的差异化福利。家长不用担心在集体生活中孩子的个性化用餐需求得不到满足,手掌静脉识别技术可以轻易获得孩子的喜好、食量、健康等信息,提供个性化配餐,同时也不会因为每个学生的用餐标准不一样,而产生的歧视和攀比心理。

  采用手掌静脉识别技术,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将会更加彻底。在人们还在担心校园枪击事件和非法侵入的隐患时,日本某大学大学早已采用这项技术来管理学生宿舍和教学楼的出入,甚至更加细化的个人信息管理。无需用卡,教育系统设施的管理和使用都变得十分井井有条。

  采用手掌静脉识别技术,考试将不再出现替考、代考现象;社保也不再出现冒领及死亡后仍旧领取的问题。掌静脉识别技术提供了真正的安全、公正、公平的保障。

  如何进一步提升监狱的管理和安全控制能力,成为司法部监狱局2009年内蒙古某监狱越狱事件后重点关注的问题。“科技强警”的战略方针,正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警务工作方式。作为对安全管理、巡检有着特殊要求的单位,需要采用最先进技术的安防设备结合传统的机械人工模式实现人防和技防已成为各方共识,并全面推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运用一些高科技安全手段,如生物识别、网络通讯、数字图像等技术,配合监狱专用管理软件及硬件设备,实现人防、物防、技防三重结合,建设现代化的高安全性数字化监狱管理系统。PSN800掌静脉识别仪门禁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监狱传统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且已经成功应用于浙江、山东、四川等监狱。

  更高的效率,会让管理更加高效、人性化,公众和客户满意度将大大提升。可以说,手掌静脉识别技术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需要个人信息识别的领域,让其身份识别、信息保密和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因此,江苏富士通PSN系列掌静脉识别产品应用前景光明。

| 发布时间:2013.03.24    来源:    查看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