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更新的门禁控制方式,人脸识别无疑比传统的卡式和指纹识别有着更新的特点,在不少人的眼中也具有更多的戏剧性。那么,作为不少人眼中指纹识别的替代品,人脸识别到底是否真的能够接过识别技术的大旗么?
人脸识别靠何发家?
在生物识别出现之前的时间里,除了纸质的考勤表以外,我们对于考勤的理解可能就是卡式管理了。而生物识别出现以后,指纹识别几乎就成为了生物识别的代名词。不过,在经历了一个长久的适应与应用之后,随着指纹考勤机应用的日益深入,它的弊端也在日益的显现出来,比如说对于假指纹的难识别,对于一些特殊指纹的屡屡不过,比如防假冒能力的局限性,已经开始更多的成为指纹识别的种种羁绊。于是,人脸识别便在人们的迷惘中出现了。
从识别技术的角度来讲,人脸识别的优势在与他的自然稳定性,以及应用中的便利性。
说到自然稳定性,主要是指这种识别方式同人类进行个体识别时所利用的生物特征相同。就像我们所说的人脸识别,通过观察比较人脸区分和确认身份。其实除了人脸以外,另外具有自然稳定性的识别还有语音识别、体形识别等,而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都不具有自然性,因为人类或者其他生物并不通过此类生物特征区别个体。所以,人脸识别也就在当前的应用中,有着比指纹更强劲的说服力。
其次,就是便利性。由于在识别过程中,大面积但又无需做何特殊动作的工作方式,无疑也给造假行的可行空间进行了进一步的挤压。并且也会因为不容易引起人的注意而更多的避免被欺骗的事实。在工作中,人脸识别完全利用可见光获取人脸图像信息,而不同于指纹识别或者虹膜识别,需要利用电子压力传感器采集指纹,或者利用红外线采集虹膜图像,这些特殊的采集方式很容易被人察觉,从而更有可能被伪装欺骗。因此,这样的优势也更能够俘获广大应用对于人脸识别应用的芳心。
可以说,人脸识别能够拥有比指纹识别更加高效的识别结果。与其识别对象的不可变性,以及识别区域的广泛也是分不开的。不过,俗话说凡是都有两面性。人脸识别在享受大面积考察带来的优势的同时,却也不得不面临着它自身带来的一些困扰,而这些困扰却有可能在今后的应用中,左右着大家对它的信赖。
辉煌背后的羁绊
人脸的难区分性
在前面的文章提到,人脸识别式通过个人的面部特点来实现工作的。而对于同一类人种的识别过程中。很多时候不同个体之间的区别不大,甚至可以说大部分的人脸形态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些相似,甚至人脸器官的结构外形都很相似。这样的特点人脸类似性对于利用人脸进行定位是有利的,但是,它对于利用人脸区分人类个体的区别来说,却又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阻碍。
实时变化性
尽管与指纹识别相比,人脸识别从绝对性上来讲,有着更高的稳定性。但是从微观的识别过程来看,人可以通过脸部的变化产生很多表情,而在不同观察角度,人脸的视觉图像也相差很大。另外,人脸识别还受光照条件、人脸的很多遮盖物(例如口罩、墨镜、头发、胡须等)、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非常大,二者也都会成为人脸识别过程中的重要阻碍。
生理变化
现有的人脸识别系统在用户配合、采集条件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在用户不配合、采集条件不理想的情况下,现有系统的识别率将陡然下降。比如,人脸比对时,与系统中存储的人脸有出入,或者经历了剃了胡子、换了发型、多了眼镜、变了表情等变化时,都有可能引起比对失败。也就是说,人如果发生较大变化,系统可能就会认证失败。光照、姿态、装饰等,对机器识别人脸都有影响。
另外,在本次的评测中,我们也注意到,如今的人脸识别设备对于被测人员的位置、表情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表情或者不同的方面,也有可能造成识别判断的偏差或者是失败。
人脸识别能否扛起门禁识别大旗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体会,虽然作为当前日益红火的识别技术,但是人脸识别却依然存在着不少自身难以改变的硬伤,那么它到底能否扛起后指纹时代的识别应用呢?我们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
先进性把握程度:高
尽管与指纹识别相比,人脸识别在性质上同属于通过形状进行分析的识别手段。但是无论从识别的稳定性,还是技术的引入上,人脸识别无疑比指纹识别有着更高的体现。由于人脸识别需要在工作中,需要抓取更多的脸部信息,甚至是微小的局部信息。而且在识别的过程中,也需要更强的自主感应能力和识别能力,因此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人脸识别可以说使生物识别在指纹识别的基础上提升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稳定性把握程度:中等
相比于指纹识别的应用,人脸识别更为广泛的识别区域,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参考方向。不过,人脸的易变性,也是指纹识别过程中不曾遇到的难题,甚至可以认为,这是在识别应用实现了进一步的延展之后,面临更高层次的新难题。
当然,虽然这种变化的频率比起指纹使我们很难把握,但是,如果能够在识别验证中不断更新我们的信息库,也许不妨是这种难题的一个不错的解决方向。
易用性把握程度:未知
对于指纹识别来说,往往设备检测的激活是靠手指与扫描设备的基础来完成的。而说到人脸识别装置,则更多的是依靠识别系统的感应能力。因此,在这种无接触的光感启动模式下,我们毫无疑问的收获了更多的便利,同时也为信息的准确性建立了重要的基础。
不过,这样高度的感应设备能否保持长期的稳定,我们在应用中,这种简单的工作方式会不会就在一段时间的应用之后变成我们的负担,显然还需要一个长期的验证与实践。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从技术上,人脸识别无疑在今后的应用中拥有非常大的潜力,但是也正是它的创新,使其不得不面对一些新的挑战,不过,我们完全可以将其理解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的阶段。虽然在今天的应用中,我们还难以对人脸识别完全放心的委以重任。但是在生物识别整体发展的大趋势下,我们完全可以对后指纹时代的这项识别技术,充满我们更多的信心与希望。